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明清經濟史專題
Ming-qing Economic History Studies Seminar 
開課學期
101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陳國棟 
課號
Hist7152 
課程識別碼
123 M64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歷史研討室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就明清(1368-1911)時期中國經濟史之重要課題及其研究概況作一導引式探討。雖然強調經濟,但不侷限於經濟體的內部要素,而將兼顧外生因素以及經濟體與經濟體之外社會、政治、文化、思想等各方面的互動。為期深入起見,將以連續2-3週探討同一主題的方式,讓同學於前週課後反覆思繹、自行充實,於次週抗課堂進一步互動。 

課程目標
藉由學生課前預習、教師課堂講授、全員隨堂討論、課餘輔導、期中報告與期末報告之練習,使學生瞭解相關課題之內容、既有現狀、未來發展,並使學生獲得從事相關研究之方法與應具備之條研究能力。 
課程要求
出席、閱讀、討論、作業。(細節於首次上課時說明)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備註: 以上課前半小時為原則,有特殊需要可另約。 
指定閱讀
不特別指定。每週另發參考資料(含建議書目),並由學生於預習時試作主題書目,於課內與同學分享、討論。 
參考書目
Dan Usher, “Dynastic Cycle and the Stationary State,”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, 79:5 (December 1989), pp. 1031-1042.
G. William Skinner, “Presidential Address: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History,”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, 44:2 (February 1985), pp. 271-292.
Robert M. Hartwell, “Demographic, Political,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of China, 750-1550,”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, 42:2 (December 1982), pp. 365-442.
Albert Feurwerker, “From ‘Feudalism’ to ‘Capitalism’ in Recent Historical Writing from Mainland China,”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, 18 (1958), pp.107-116.
Albert Feurwerker, “China’s History in Marxian Dress,”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, 66:2 (1961).
Etienne Balazs, “The Birth of Capitalism in China,”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Bureaucracy (1964), pp.35-54.
Mark Mancall, “The Ch’ing Tribute System: An Interpretive Essay,” in J. K. Fairbank ed.,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(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74), pp. 63-89.
黃仁宇,<中國近五百年歷史為一元論>,《放寬歷史的視界》(臺北:允晨出版社,1988),pp. 199-219。
陳國棟,<經濟發展、奢侈風氣與傳統手工藝的發展――以明代為中心的例證――>,收在曹添旺、賴景昌、楊建成主編,《經濟成長、所得分配與制度演化》(臺北: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,1999),pp. 43-77。
石錦,〈中國資本主義萌芽──研究理論的評介〉,收在杜念中、楊君實編,《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》(臺北:允晨,1987、1993),pp.143-180。
陳文石,《明洪武嘉靖間的海禁政策》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,1966。
王業鍵,《中國近代貨幣與銀行的演進(1644-1937)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,1981;收入王業鍵,《清代經濟史論文集(一》》(臺北:稻鄉出版社,2003),pp. 161-274。
陳昭南,《雍正乾隆年間的銀錢比價變動(1723-1795)》,臺北: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,1966。
吉田金一,<ロシアと清の貿易について>,《東洋學報》,45:4 (1963,3月),pp. 39-86。
狩野直禎,<茶馬貿易の終末――雍正時代の茶法の實態をめぐって――>,《東洋史研究》,22:3 (1963年12月),pp. 73-93。
畑地正憲 (山口大學人文學部助教授),<清朝と李氏朝鮮との朝貢貿易について――特に鄭商の盛衰をめぐって>,《東洋學報》,62:3-4 (1981,3月), pp. 70-103。
張存武,《清韓宗藩貿易,1637-1894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1978。
陳國棟,<清代前期(1644-1842)海洋貿易的形成>,《大陸雜誌》,64:2 (1982年2月)pp. 21-35;收入《東亞海域一千年》(臺北:遠流出版公司,2005),pp. 257-286
鞠清遠,<清開關前後的三部商人著作>(1937年作),收在包遵彭、吳相湘、李定一編,《中國近代史論叢,第二輯第三冊:社會經濟》(臺北:正中書局,1958, 1977),pp. 205-244。
于宗先,〈中國文化對臺灣經濟成長的影響〉,刊在于宗先、劉克智、林聰標主編,《臺灣與香港的經濟發展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,1983。
石錦,〈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研究理論的評介〉,《知識分子》,2:4(1986年夏季,收在石錦等著,《儒家思想與經濟發展》(台北:允晨,1988)。
包遵信,〈儒家思想和現代化〉,《知識份子》,3:2(1986年冬季)。
巫仁恕,〈晚明的旅遊活動與消費文化――以江南為討論中心――〉,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》,41 (2003年9月)。
金耀基︰〈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:韋伯學說的重探〉,《金耀基社會文選》,台北:幼獅文化事業公司,1985。
余英時,《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》,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1987。
唐力行,《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》,香港:中華書局,1995;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1997。
郭繼生,<新安商人與新安畫派>,《藝術史與藝術批評》,臺北:書林,1990。
陳其南,〈明清徽州商人的職業觀與家族主義:兼論韋伯理論與儒家倫理〉,《當代》,第10、11期(1987年2月、3月),收在陳其南,《家族與社會:台灣和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》,台北:聯經,1990。
陳國棟,〈春秋戰國與秦漢時代的「賤商」、「反商」思想〉,《事變、群體與個人:第一屆全國歷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》(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,1996),頁21-36。
陳國棟,〈有關陸楫「禁奢辨」之研究所涉及的學理問題──跨學門的意見〉,《新史學》,5:2(1994年6月),頁159-179。
陳國棟,〈經濟發展、奢侈風氣與傳統手工藝的發展――以明代為中心的例證――〉,收在曹添旺、賴景昌、楊建成主編,《經濟成長、所得分配與制度演化》(臺北: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,1999),pp. 43-77。
陳國棟,〈從《蜜峰寓言》到乾隆聖諭-傳統中西經濟思想與現代的意義〉,《當代》,第142期(1999年6月),頁44-61。
黃光國,《儒家思想與東亞現代化》,台北:巨流圖書公司,1988。
張海鵬、王廷元主編,《徽商研究》,合肥:安徽人民出版社,1995。
楊聯陞著、陳國棟譯,〈侈靡論──傳統中國一種不尋常的思想〉, 收入楊聯陞,《國史探微》。又收入劉夢溪主編,《中國現代學術經典――洪業、楊聯陞卷》(石家莊:河北教育出版社,1996),pp. 737-751。
傅偉勳,〈儒家思想的時代課題及其解決線索〉,《知識分子》,2:4(1986年夏季),收在石錦等著,《儒家思想與經濟發展》(台北:允晨,1988)。
蕭欣義,〈家思想對於經濟發展能夠貢獻什麼?〉,《知識分子》,2:4(1986年夏季),收在石錦等著,《儒家思想與經濟發展》(台北:允晨,1988)。
今堀誠二,<清朝以降の徒弟制度とギルド規制>,收在《東方學會創立二十五周年紀念論文集》(東京:東方學會,1972),pp. 10-24。
趙岡、陳鍾毅,《中國歷史上的勞動力市場》(臺北:商務,1986)。
吳承明,〈論清代前期我國國內市場〉,收入《中國資本主義與國內市場》。
趙岡、陳鍾毅,《中國棉業史》。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1977特別是第三章,<棉布傳統生產機構與運銷組織>,pp. 55-79。
Ronald Findlay 原著,陳國棟譯述,〈路易斯的生平與學術〉,收入《諾貝爾經濟學獎論文集》 (臺北:中央日報,1983)。
陳國棟,〈介紹一件有關長江下游踹布業的史料〉,《思與言》,十九卷二期(1981年7月)。
黃仁宇,〈中國近五百年歷史為一元論〉,《放寬歷史的視界》(臺北:允晨,1989),pp. 199-219。
佐伯富著、鄭梁生譯,《清代雍正朝的養廉銀研究》。臺北:商務,1976。
王業鍵,〈清雍正時期(1723-1735)的財政改革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32 (1961,七月),pp. 47-75。
袁良義,《清一條鞭法》。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5。
全漢昇,〈清朝中葉蘇州的米糧貿易〉,《中國經濟史研究》(香港:新亞研究所,1976),下冊,pp. 1-12。
全漢昇,〈美洲發現對於中國農業的影響〉,《中國經濟史論叢》(香港:新亞研究所,1972),第二冊,pp. 567-582。
劉翠溶,〈明清時代南方地區的專業生產〉,《大陸雜誌》,56:3、4 (1978年4月),pp. 1-35。
林麗月,1989.12,〈從煙草的傳播看明末清初農業思想中的本末論〉,《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》(臺北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1989),pp. 1-20。
陳國棟,〈清中葉民食劄記二條〉,《食貨月刊》,13:3/4 (1983年七月),
徐曉望,<明清閩浙贛邊山區經濟發展的新趨勢>,收在傅衣凌、楊國楨主編,《明清福建社會與鄉村經濟》(廈門:廈門大學出版社,1987),pp. 193-226。
王淑芬,<治山與治水:清代環境保護思想之研究――以江浙、湖廣地區為中心>,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,莊吉發指導,2003年6月。
沙學浚,《城市與似城聚落》。臺北:正中書局,1974。
陳學文,<明代江南市鎮經濟的發展>,《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》(臺北:稻禾,1991)。
陳國棟,<讀饒濟凡(Gilbert Rozman)著《清代中國與德川日本的都市網絡》>,《史原》, 第八期 (1978年9月)。
劉石吉,〈明清時代江南市鎮之數量分析〉,《思與言》,16:2 (1978,7月)。
劉石吉,〈明清時代江南地區的專業市鎮〉,《食貨月刊》,8:6, 8:7, 8:8。
劉石吉,《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》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87),收錄以上文章。
樊樹志,《江南市鎮:傳統的變革》。上海:復旦大學出版社,2005。
張秋寶,<中地理論的發展與中國之研究>,《思與言》,13:1 (1975年5月),pp. 36-45。
張秋寶,<蘭陽平原的開發與中地體系之發展過程>,《臺灣銀行季刊》,26:4 (1975年12月),pp. 226-257。
溫振華,<施堅雅(G. William Skinner)的中國市鎮研究介紹>,《教學與研究》第3期(1981年5月),pp. 155-184。
嚴勝雄,<克利斯托之中地理論>,《臺灣土地金融季刊》,17:1 (1980年3月),pp. 33-55。
夏黎明、隋麗雲合譯(L. W. Crissman原著),<彰化平原的交易活動>,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》第10期 (1984),pp. 107-129。
加藤繁,<清代に於ける村鎮の定期市>,《支那經濟史考證》下冊(東京:東洋文庫,1953)。
林和生,<明清時代廣東の墟と市>,《史林》,63:1 (1980)。
趙世瑜,《狂歡與日常──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》。北京:三聯書店,2002。
趙世瑜,《小歷史與大歷史:區域社會史的理念、方法與實踐》。北京:三聯書店,2002。
王社教,《蘇皖浙贛地區明代農業地理研究》。西安:陜西師範大學,1999。
萬明(主編),《晚明社會變遷問題與研究》。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05。
邵毅平《中國文學中的商人世界》。上海:復旦大學出版社,2005。
李文海、夏明方(主編),《天有凶年:清代灾荒與中國社會》。北京:三聯書店,2007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1  課程說明:定義、歷史與內容 
第1週
9/11  課程說明:定義、歷史與內容 
第1週
9/11  課程說明:定義、歷史與內容 
第2週
9/18  相關學理、歷史分期、研究史 
第2週
9/18  相關學理、歷史分期、研究史 
第2週
9/18  相關學理、歷史分期、研究史 
第3週
9/25  全球史架構下的明清經濟史:貨幣、物價、貿易條件 
第3週
9/25  全球史架構下的明清經濟史:貨幣、物價、貿易條件 
第3週
9/25  全球史架構下的明清經濟史:貨幣、物價、貿易條件 
第4週
10/02  全球史架構下的明清經濟史:貨幣、物價、貿易條件 
第4週
10/02  全球史架構下的明清經濟史:貨幣、物價、貿易條件 
第4週
10/02  全球史架構下的明清經濟史:貨幣、物價、貿易條件 
第5週
10/09  奢侈、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:經濟思想與社會風氣 
第5週
10/09  奢侈、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:經濟思想與社會風氣 
第5週
10/09  奢侈、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:經濟思想與社會風氣 
第6週
10/16  奢侈、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:經濟思想與社會風氣 
第6週
10/16  奢侈、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:經濟思想與社會風氣 
第6週
10/16  奢侈、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:經濟思想與社會風氣 
第7週
10/23  奢侈、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:經濟思想與社會風氣 
第7週
10/23  奢侈、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:經濟思想與社會風氣 
第7週
10/23  奢侈、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:經濟思想與社會風氣 
第8週
10/30  商路、商業與商人:經商手法、企業組織、倫理與法律 
第8週
10/30  商路、商業與商人:經商手法、企業組織、倫理與法律 
第8週
10/30  商路、商業與商人:經商手法、企業組織、倫理與法律 
第9週
11/06  商路、商業與商人:經商手法、企業組織、倫理與法律 
第9週
11/06  商路、商業與商人:經商手法、企業組織、倫理與法律 
第9週
11/06  商路、商業與商人:經商手法、企業組織、倫理與法律 
第10週
11/13  商路、商業與商人:經商手法、企業組織、倫理與法律 
第10週
11/13  商路、商業與商人:經商手法、企業組織、倫理與法律 
第10週
11/13  商路、商業與商人:經商手法、企業組織、倫理與法律 
第11週
11/20  手工業:科學、技術與藝術 
第11週
11/20  手工業:科學、技術與藝術 
第11週
11/20  手工業:科學、技術與藝術 
第12週
11/27  手工業:科學、技術與藝術 
第12週
11/27  手工業:科學、技術與藝術 
第12週
11/27  手工業:科學、技術與藝術 
第13週
12/04  手工業:科學、技術與藝術 
第13週
12/04  手工業:科學、技術與藝術 
第13週
12/04  手工業:科學、技術與藝術 
第14週
12/11  氣候、作物與環境史 
第14週
12/11  氣候、作物與環境史 
第14週
12/11  氣候、作物與環境史 
第15週
12/18  氣候、作物與環境史 
第15週
12/18  氣候、作物與環境史 
第15週
12/18  氣候、作物與環境史 
第16週
12/25  學生期末口頭報告 
第16週
12/25  學生期末口頭報告 
第16週
12/25  學生期末口頭報告 
第17週
1/01  學生期末口頭報告 
第17週
1/01  學生期末口頭報告 
第17週
1/01  學生期末口頭報告